(三)栽培管理。
該品種適用于溫室、大中小棚、露地地膜覆蓋栽培等多種栽培形式;施肥以底肥為主,每畝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在栽培過程中實施追施氮磷鉀等肥料;每畝700~800株;株行距0.6×1.5米;采用三蔓整枝,每棵秧選坐一個果,留瓜節位在12~15節,以側蔓第2個雌花坐果為主,當果實達到鴨蛋大時,及時灌膨果水肥,以后保持地面濕潤,采收前5~7天,停止澆水以防裂瓜。
1. 西瓜嫁接育苗:選用葫蘆類砧木。嫁接苗出床時應具有3片至4片真葉,接穗不徒長;葉片顏色濃綠,無病、蟲害;莖基部粗壯;根系發達。
2. 整地、施肥:每公傾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少于45噸,N:300至360公斤;P2O5:190至220公斤;K2O:120至180公斤。
3. 定植:定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密度為9000至12000株/公傾。
4. 水肥管理:在西瓜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澆膨瓜水,隨水每公傾追施N:60至75公斤,K2O:75至110公斤。摘瓜前一周停止澆水。
5. 整枝:三蔓整枝,除主蔓以外,保留基部兩條側蔓,在第二或第三雌花選留1個瓜。
6. 授粉:上午7時30分至10時30分選擇正常開放的雄花,對雌花進行人工授粉。
(四)采收。
1. 采收時期:從雌花開花至果實成熟需有效積溫700℃至900℃,約28至30天。成熟時果皮堅硬光滑,呈本品種固有皮色,臍部和果蒂部位向里凹陷、收縮。
2. 采收技術要求:采瓜時果實上帶一段瓜蔓;禁止雨天采收;高溫季節應傍晚采收;采瓜和裝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果型:中果型,果實圓形或高圓形;
(2)單瓜重:4至8公斤;
(3)果皮:果皮薄脆,厚度不超過1.2厘米,皮色為綠底上覆深綠色條帶;
(4)瓤色:粉紅色至桃紅色,色澤鮮艷;
(5)質地與風味:瓜瓤脆沙,甘甜多汁,纖維含量少,爽口。
2. 理化指標:
(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心不低于11%;邊緣不低于8%;
(2)糖酸比:45至50;
(3)番茄紅素:不低于3.0㎎/100gFW;
(4)維生素C:不低于6.0㎎/100gFW。
特色:
大興地處北京東南郊,境內永定河東側。北臧村鄉天宮院村以南,以龐各莊為代表的10個鄉,西瓜分布面積比較集中,是該縣西瓜的主要產地。該地區地處洪積、沖積平原,多為沙性土。在5-7月西瓜的蔓生期、開花期和座瓜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里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該區季風雨已經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在西瓜的生長季節日較差可達10℃以上,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而且農技人員和上千名種瓜能手有豐富的種瓜技術經驗。所產西瓜素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在大興區每年一屆的西瓜節期間,各鄉瓜農擂臺競賽,吸引了許多中外賓客。
歷史
西瓜一詞,最早見于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并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歷年間,大興西瓜即有入貢的記載。
專用標志使用
大興西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北京市大興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