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大興素有“中國西瓜之鄉”的美譽,“大興西瓜”早已成為京城百姓信賴的品牌。大興西瓜種植歷史悠久,在距今千年以前的遼太平年間,大興就有栽培西瓜的歷史。地理標志產品--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大興西瓜的品種。屬早熟品種,全生育期90~95天,果實發育期28~30天,第一雌花節位6~7節,雌花間隔5~6節,抗枯萎病、炭疽病較強,在低溫弱光條件下容易坐果。果實圓形,果皮綠色,上有薄薄的白色蠟粉,有明顯綠色條帶15~17條,果皮厚度1厘米,肉色桃紅,纖維極少,含糖量11~12%,平均單果重5~6公斤,最大可達18公斤。
西瓜一詞,最早見于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并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歷年間,大興西瓜即有入貢的記載。 大興地處北京東南郊,境內永定河東側。北臧村鄉天宮院村以南,以龐各莊為代表的10個鄉,西瓜分布面積比較集中,是該縣西瓜的主要產地。該地區地處洪積、沖積平原,多為沙性土。在5-7月西瓜的蔓生期、開花期和座瓜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里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該區季風雨已經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在西瓜的生長季節日較差可達10℃以上,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而且農技人員和上千名種瓜能手有豐富的種瓜技術經驗。所產西瓜素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在大興區每年一屆的西瓜節期間,各鄉瓜農擂臺競賽,吸引了許多中外賓客。
號稱夏季瓜果之王的西瓜,不僅可消暑解渴,且有利尿止瀉、療喉痹、解酒毒等藥用功能。中醫還研究用西瓜治療腎炎、浮腫、糖尿病、黃疸和高血壓等。
通過采用薄膜覆蓋等技術措施,大興的西瓜實現了周年上市,產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大興西瓜的上市量占全市西瓜上市量的50%以上。大興西瓜主要品種京欣1號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提供的西瓜自交系,經當地試種三年,自1986年以來,多次在北京市的西瓜評比鑒定會上獲得第一。經鑒定,京欣1號西瓜畝產可達3500-5000公斤。它的特點是外觀光潔,果形圓正,在淺綠的底色上有16-17條明顯的深綠色蛇紋。皮薄而堅韌,瓤色鮮紅柔和,肉質脆且沙,纖維少,無空洞,不倒瓤。單瓜重達4-5公斤,含糖量可達10-13%。味甜,品質好,屬中高檔品種。栽培廣泛,座果率高,適合北京的傳統方式栽培,并有很高的商品價值。
滿足瓜皮厚度不超1.2厘米、重量不超過8公斤等條件,且產于大興的西瓜才能叫“大興西瓜”。昨天,市質監局網站就“大興西瓜”國家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對大興西瓜的產地范圍、品種等作了詳細的“定義”,以此來保護“大興西瓜”品牌。
1基本信息
北臧村鄉天宮院村以南,以龐各莊為代表的10個鄉,西瓜分布面積比較集中,是該縣西瓜的主要產地。該地區地處洪積、沖積平原,多為沙性土。在5-7月西瓜的蔓生期、開花期和座瓜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里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該區季風雨已經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在西瓜的生長季節日較差可達10℃以上,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而且農技人員和上千名種瓜能手有豐富的種瓜技術經驗。所產西瓜素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在大興區每年一屆的西瓜節期間,各鄉瓜農擂臺競賽,吸引了許多中外賓客。
西瓜一詞,最早見于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并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歷年間,大興西瓜[2]即有入貢的記載。大興地處北京東南郊,境內永定河東側。北臧村鄉天宮院村以南,以龐各莊為代表的10個鄉,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西瓜分布面積也比較集中,是該縣西瓜的主要產地。該地區地處洪積、沖積平原,多為沙性土。在5-7月西瓜的蔓生期、開花期和座瓜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里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該區季風雨已經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在西瓜的生長季節日較差可達10℃以上,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而且農技人員和上千名種瓜能手有豐富的種瓜技術經驗。所產西瓜素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在大興區每年一屆的西瓜節期間,各鄉瓜農擂臺競賽,吸引了許多中外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