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夏季瓜果之王的西瓜,不僅可消暑解渴,且有利尿止瀉、療喉痹、解酒毒等藥用功能。中醫還研究用西瓜治療腎炎、浮腫、糖尿病、黃疸和高血壓等。
通過采用薄膜覆蓋等技術措施,大興的西瓜實現了周年上市,產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大興西瓜的上市量占全市西瓜上市量的50%以上。大興西瓜主要品種京欣1號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提供的西瓜自交系,經當地試種三年,自1986年以來,多次在北京市的西瓜評比鑒定會上獲得第一。經鑒定,京欣1號西瓜畝產可達3500-5000公斤。它的特點是外觀光潔,果形圓正,在淺綠的底色上有16-17條明顯的深綠色蛇紋。皮薄而堅韌,瓤色鮮紅柔和,肉質脆且沙,纖維少,無空洞,不倒瓤。單瓜重達4-5公斤,含糖量可達10-13%。味甜,品質好,屬中高檔品種。栽培廣泛,座果率高,適合北京的傳統方式栽培,并有很高的商品價值。滿足瓜皮厚度不超1.2厘米、重量不超過8公斤等條件,且產于大興的西瓜才能叫“大興西瓜”。昨天,市質監局網站就“大興西瓜”國家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對大興西瓜的產地范圍、品種等作了詳細的“定義”,以此來保護“大興西瓜”品牌。
“地理標志產品——大興西瓜”國家標準明確規定了大興西瓜的品種、地域環境特點、栽培技術、質量要求、理化和衛生指標等。大興西瓜的品種僅限于京欣一號、京欣二號、京欣三號和航興一號。
2西瓜節
大興區政府主辦的以西瓜為主題的經濟文化活動,辦節宗旨為“以瓜為媒,廣交朋友、宣傳大興,發展經濟”。每年5月28日舉行,1988年舉辦首屆西瓜節。
中國占世界西瓜種植面積的40%,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西瓜原產非洲熱帶沙漠,漢代以前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域(中國新疆)。遼中期在北京和中國北方地區普遍種植。金代時成為夏季進獻皇宮太廟的主要瓜品。大興西瓜為貢品直到清末,元、明、清三朝相沿不斷。大興區西瓜種植以龐各莊地區為中心,龐各莊周邊6鎮所轄的200多個村莊均以種植西瓜為業,其中以龐各莊西瓜最為著名。大興每年西瓜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西瓜總產2.6億公斤,面積、產量均居京郊各區縣之首。長期種植西瓜的歷史,形成了大興獨特的西瓜文化。1988年,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提議,區人民代表大會形成決議,將每年6月28日定為西瓜節(2001年后改為5月28日)。按照“以文化立形象,以情節聚人氣,以展示育商機”的節慶理念,西瓜節期間開展文藝表演、經貿洽談、觀光旅游、商品展銷、西甜瓜擂臺賽等活動
第二十四屆北京大興西瓜節在全力宣傳新區快速發展的同時,著力推出以“我們的新區,您的未來”為主題的西 瓜節系列活動和開幕式活動,充分展示大興新區旅游資源。通過宣傳新區一體化、高端化、國際化,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大興,親身體驗新區發展、甜綠生活。本屆西瓜節,將本著創新辦節的理念,突出節慶氛圍,突出市民參與性和互動性,打開旅游之門,提升旅游品質,打造旅游精品;開幕式將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新區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成就和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階段性成果,展現新區人民踐行“北京精神”,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西瓜一詞,最早見于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并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歷年間,大興西瓜即有入貢的記載。 大興地處北京東南郊,境內永定河東側。北臧村鄉天宮院村以南,以龐各莊為代表的10個鄉,西瓜分布面積比較集中,是該縣西瓜的主要產地。該地區地處洪積、沖積平原,多為沙性土。在5-7月西瓜的蔓生期、開花期和座瓜期,要求的最適溫度在18-35℃之間,而這里的月平均氣溫為20-26℃,極端最高氣溫35℃以上。6月中、下旬西瓜的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47%,這時該區季風雨已經來臨。加之晝夜溫差大,在西瓜的生長季節日較差可達10℃以上,這里不僅自然條件有利于西瓜生長,而且農技人員和上千名種瓜能手有豐富的種瓜技術經驗。所產西瓜素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一帶頗負盛名。在大興區每年一屆的西瓜節期間,各鄉瓜農擂臺競賽,吸引了許多中外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