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基部的菌索與竹鞭和枯死竹根相連,等孢子萌發形成菌絲,再形成無數的菌索,在前端膨大發育成原基,一個月生長后形成菌蕾。等到菌蕾頂端凸起部分開裂,菌蓋就露出來了,緊接著菌柄相繼延伸,菌裙漸漸由蓋內向下展開,菌蓋上擔孢子就成熟了。
竹蓀是怎么長出來的

竹蓀又名竹笙,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它的外形非常獨特,有一個深綠色的菌帽,還有一圍從菌蓋向下鋪開的細致潔白網狀裙,常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
竹蓀基部的菌索與竹鞭和枯死竹根相連著,當孢子萌發形成菌絲時,再通過菌絲分解腐竹類的有機物質取得營養后,菌絲體就會形成無數的菌索,在前端膨大發育成原基,經過一個月的生長后,原基就慢慢形成了菌蕾。
等到菌蕾頂端凸起如桃形時,多在晴天的早晨,凸起部分開裂,菌蓋就露出來了。緊接著菌柄相繼延伸,到中午時,柄長到一定高度停止伸長,菌裙漸漸由蓋內向下展開,下午5時左右菌蓋上擔孢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