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面和臘八粥一樣,同為臘八節的特色食物,傳說是古印度人為了不忘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修道成佛,在這一天用各種谷物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別人吃。因為陜北一帶好吃面食,所以用臘八面代替臘八粥。
臘八面的寓意是什么

臘八面是陜北關中地區在臘八節這天的傳統美食,因為陜西地區好吃面食,所以臘八節他們通常不喝臘八粥,用臘八面來代替臘八粥。臘八面和臘八粥的寓意都一樣,主要是為了紀念佛祖修道成佛和記住佛祖所受的苦難,另外還用驅鬼辟邪的寓意。
臘八面的做法也非常簡單,其靈魂在臊子上,制作臊子前把干香菇、干黃花菜、木耳等干菜提前泡發,切成丁。鍋中燒油,加入一勺辣椒醬后放入肉丁翻炒,再把泡好的黃豆、木耳、香菇等倒入鍋中翻炒,加入適量醬油,大火收汁,淋在面條上即可。
臘八即農歷臘月初八,在陜北地區,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不同地區的飲食也有所不同,除了陜北一帶吃臘八面外,寧夏、河南通常吃臘八飯,西寧吃麥仁飯,北方一帶大多喝臘八粥,江蘇地區的臘八粥分為甜咸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