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打滾的名字由來與它的制作方法有關(guān),制作驢打滾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將成型的面團放入黃豆面中滾一圈,翻滾的過程黃豆面飛揚,與真正的驢在地上打滾時塵土飛揚的場景很相似,所以取名驢打滾。驢打滾是中國東北地區(qū)以及北京、天津的傳統(tǒng)小吃。
驢打滾名字的由來
驢打滾名字與制作方式有關(guān)
驢打滾其實是一種面糕,主要的原料是黃米面,并不是驢肉制品。在制作驢打滾的最后一個步驟中,需要將成型的面團放入黃豆面中翻滾一圈,而這個過程與老北京郊外撒歡的驢打滾時塵土飛揚的場景非常相似,因此得名“驢打滾”。
驢打滾名字的由來傳說
傳說慈禧太后吃厭了宮中的食物,想嘗試些新鮮的食物,于是御膳大廚制作出了一款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的甜品,而一位叫小驢子的太監(jiān)不小心將其打翻到了黃豆面中,因為時間不足重新做就直接將其端到慈禧太后面前,沒想到慈禧太后甚是喜歡,問其名字,大廚脫口而出驢打滾,從此就有了一道驢打滾小吃。
驢打滾的制作方法
準備糯米粉、黃豆面和紅豆沙,將糯米粉加入溫水揉成面團,裝入盤中蒸20分鐘,黃豆面放入鍋中翻炒,炒成金黃色寄了盛出。蒸好的面搟成片狀,切去邊角,并將豆沙均勻的抹在上面,從一側(cè)卷起,在外層裹上黃豆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