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鱖魚就是以桂魚為原材料制成的菜品,其實臭鱖魚和臭鱖魚都是一道菜,是徽州菜代表,是安徽省的名菜。相傳在200多年前,魚販為防止運輸魚變質(zhì),用淡鹽水灑在魚表面,七八天后魚鰓仍紅,但魚散發(fā)出似臭非臭的味道,油煎后鮮香無比。
臭鱖魚是哪個省的名菜

“臭鱖魚”是安徽省徽州傳統(tǒng)的民間菜肴,在皖江一帶非常流行。臭鱖魚和臭桂魚同音同菜不同字而已,許多人覺得“鱖”字復(fù)雜,而且臭鱖魚本身就是用桂魚為原材料制作的,所以就干脆也叫臭桂魚。
臭鱖魚聞起來非常的臭,但是吃起來很像嫩,主要是臭鱖魚先要用淡鹽水腌制,肉質(zhì)味道發(fā)出純正、特殊的腌香氣味,但是肉質(zhì)還是很細膩,口感順滑,醇香入味,經(jīng)過淡鹽水腌制和石板的擠壓,魚肉中的水分脫去,變得更硬,有嚼勁,同時新鮮度還在,形成特殊的“蒜瓣肉”肉感。
臭鱖魚典故
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魚販每年入冬時將長江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qū)出售,因要走七八天才到屯溪,為防止鮮魚變質(zhì)。
魚販裝桶時碼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并經(jīng)常上下翻動:魚到徽州,鰓仍是紅的,鱗不脫,質(zhì)不變,只是表皮散發(fā)出一種異味。洗凈后以熱油稍煎,細火烹調(diào),異味全消,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