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明、清均建都北京,帝王們也都把象牙列為皇家貢品,從外地來的優秀工匠與北京當地的象牙工匠不斷的切磋,經過不同風格和不同文化背景幾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工藝精致考究的獨特風貌。相傳,遠在36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精巧的象牙雕刻。北京象雕自明朝以來特別盛行。到了 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內廷御用作坊生產,藝人大多來自揚州、廣州。他們在繼承傳統技藝 的基礎上,把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結合運用,融為一體,并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 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逐漸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近現代的北京牙雕工藝主要以楊士惠及其傳派的創作為代表。
象牙雕刻的工序主要包括:設計、鑿活、鏟活、磨活、配座等工藝。北京象牙雕刻工藝表現題材廣泛,技藝高難,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潔的美感,是中國特種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內容。其技藝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教給自己的后代和徒弟,具有歷史線索清晰,傳承有序的特點。北京牙雕工藝曾多次代表中國在國際上參加各種重要的展覽,并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饋贈國際友人。
品種: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為浮雕花卉和圓雕花卉兩種。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盤子、臂擱 等;圓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籃、盆景、蟈蟈白菜等
特點: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態的古裝仕女和秀麗動人的圓雕花卉見長。它以高雅、古樸、精細、 遒勁的獨特藝術風格。 工藝:牙雕制作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工序。鑿,就是開坯成形;鏟,即精細加工; 開臉,是做人物面部細致表情;磨,作精細的拋光;彩熏,根據不同的要求,對作品進行染 色處理,或熏制成仿古產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 圓雕
風格: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見長,發揮了象牙細膩的質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新中國成立后,也創造了“毛主席故鄉”、“成昆鐵路”等大型牙雕作品,于細膩之中透著靈秀之氣。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藝匠們采用“拼嵌法”,以擴大體積,但拼嵌得渾然一體,毫無斧鑿痕跡
北京牙雕,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明代以來尤為盛行。清代牙雕多是由內廷御用作坊生產,工匠多來自揚州、廣州。在前章述及到故宮珍寶館的象牙席,是清代牙雕制品的珍品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牙雕藝人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集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之大成,融為一體;并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形成了北京牙雕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線條挺拔、刀法富有變化的藝術風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于保護大象種群的考慮,包括中國在內,國際上曾經一度禁止了象牙貿易。這使得完全依賴進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陷入了無米之炊的境地。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面臨著一無原材料,二無年輕傳承人的困境。在拯救瀕危物種的問題上,國際上又開始摒棄死板的貿易禁令方式,允許庫存象牙的貿易。這樣,象牙原料的供給又出現了一線生機。然而,無論是從人力還是從財力上看,北京象牙雕刻工藝都已經進入了瀕臨滅絕的境地。